峨边彝族自治县移风易俗2017年工作要点
为贯彻全国“推动移风易俗 树立文明乡风”电视电话会议精神,落实省委“四个好”要求和乐山市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印发《宣传推广峨边文明新风培育经验工作方案》(乐脱贫领办发﹝2016﹞53号)的通知要求,按照《峨边彝族自治县移风易俗三年攻坚计划》的部署,现制定峨边彝族自治县“移风易俗”2017年工作要点。
一、总体思路
紧扣“致力绿色崛起 建设美丽峨边”主题,按照《峨边彝族自治县移风易俗三年攻坚计划》的部署,结合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争创“国家级卫生县城”以及脱贫攻坚工作,扎实开展“三大行动”,实施“三大工程”,培育“卫生文明、勤俭创业、遵法守约”三大新风,切实推动精神脱贫,为同步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奠定基础。
二、目标任务
(一) 开展“三大行动”
1.卫生文明行动
⑴ 在县、乡镇、村、组至少集中开展1次主题宣传活动。
⑵ 在拟退出贫困村人口聚居点、聚居村落,主要路口、道口设置文明提示导语。
⑶ 结合创建40个“四好”村,开展文明村创建活动和文明村复查考核工作。
⑷ 开展一次全县大型典型选树活动。
⑸全县寄宿制学校开展“五五”养成教育,全县中小学组织开展2次以上“小手牵大手”活动。
⑹ 建立村级老年协会15个,乡村至少开展1次“敬老”活动,建立“
⑺ 对事实孤儿救助帮扶全覆盖。
⑻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对辖区内重点人群进行1次免费健康体检,并进行随访管理。
⑼ 落实孕前检查制度,免费提供婚前孕前检查和咨询服务,进村入户宣传正确的生育观,倡导住院分娩,落实住院分娩补助。
⑽完善县乡村医疗服务机构建设,“一村一卫”覆盖率力争达到98%。
⑾完善县级卫生文明村和卫生文明户创建、复查复核标准。
⑿完成27个行政村农垃治理。
⒀各乡镇“卫生文明示范村”达到50%以上。
牵头单位:县卫计局
责任单位:县人社局 县民政局 县委宣传部(文明办) 县住建局(县城管局) 县教科体局 县农工办(农业局) 县妇联 团县委 19个乡镇
2.勤俭创业行动
⑴ 以村为单位,建立“红白理事会”,统一标准、规范行为。
⑵ 重新划定火葬区和土葬改革区,制定《峨边彝族自治县殡葬管理实施意见》,发出《殡葬新风倡议书》,倡导厚养薄葬、火化安葬、节地绿色生态殡葬,将殡葬新风纳入村规民约。
⑶倡导“光盘行动”,推行节俭用餐,发出“诚信经营、节俭用餐”倡议,发放节俭宣传资料,试点餐饮企业深入开展“文明餐桌示范店”创建活动。
⑷ 推进乡(镇)、村级电子商务服务站建设4个,并投入运营。
⑸ 打造国家AAA级景区,省级旅游扶贫示范区,省级旅游示范村,乡村旅游相关协会、旅行社,培育“农家乐”和民宿达标户10户。
⑹ 探索“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业发展模式,选择1—2个乡镇(企业)进行试点。待这个模式成熟后,在全县范围内推广。
⑺落实培训需求调研、培训信息预告、培训学时管理、培训效果检查评估等制度,制定教学安排计划,提前公布信息方便群众参学,对学习情况实行台账纪实管理,及时完善教学管理措施;开展就业创业系列宣传活动,加快推进彝区农村劳动力特别是困难家庭中建档立卡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力度,加强职业指导,转变群众的就业观念,增强群众就业意识。
⑻ 各乡镇“勤俭持家示范村”和“双创示范村”达到50%以上。
牵头单位:县民政局
责任单位:县民宗局 县发改局 县市场和质量监督管理局 县妇联 县委组织部 县扶贫移民局 县农工办(农业局) 县人社局 县旅游局 县供销联社 19个乡镇
3. 遵法守约行动
⑴ 县九届人大二次会议作出实施移风易俗三年攻坚计划的决定。
⑵ 2月前完成年度学法计划,建立法律援助团队。
⑶ 12月前完成“法律七进”活动,通过“法治赶场”、“法治夜市”、播放法治电影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宣传法律知识。
⑷ 在全县每个村发放法律服务卡、法律援助卡、法治宣传单、宣传资料,满足群众学法需求,积极办理法律援助案件,提供法律咨询服务。
⑸ 进村入户宣传正确的婚姻观,完善村规民约(居民公约)工作方案,开展村规民约(居民公约)培训,指导乡镇组织村(社区)结合移风易俗活动,优化村规民约(居民公约),坚决治理“双高”现象。
⑹ 各乡镇“遵法守约示范村”达到50%以上。
牵头单位:县司法局
责任单位:县人大办 县民宗局 县民政局 19个乡镇
(二)实施“三大工程”
1.思想先导工程
①开展宣传活动。制作一批宣传画、宣传标语营造氛围;编写《移风易俗瓦几瓦》易读易记的小册子发放到村组、学校广泛传诵;在县内各类媒体上开设“移风易俗”专栏,宣传移风易俗的重大意义、工作动态、先进典型;对工作不力或做得差的及时曝光。
②开展宣教活动。组建百姓宣讲团,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深入129个村、9个社区,通过“基层夜话”“农民夜校”、交心谈心等方式,开展政策法律、科技文化、健康卫生、文明新风、传统美德、典型人物事迹等集中巡回宣讲活动;组织全县各级干部学习彝族日常用语,便于更好地开展移风易俗工作;将移风易俗内容纳入学校德育工作。同时,在全县广泛开展感恩教育。
③开展交流座谈。适时组织开展文明新风培育经验学习交流会,各乡镇充分总结提炼本地文明新风培育的好经验、好做法,在会上充分交流讨论。会后梳理形成文明新风培育经验做法并汇编成册,相互学习借鉴。
④开展评优树先活动。建立机制推进“四好村”创建活动,在贫困村持续推进致富、洁美、孝老、守法、和谐、感恩等“星级家庭户”评选授牌活动。
⑤开展文明创建活动。开展“健康文明新生活、文明校园、文明旅游”创建活动。
⑥开展文化惠民活动。开展“脱贫奔小康、美丽新家园”文艺大篷车乡村行巡演40场,放映公益电影1548场,举办“甘嫫阿妞”艺术节。通过系列文化惠民活动,不断营造声势、传导文明,推动移风易俗。
⑦开展文艺创作活动。组织全县广大文艺创作人、文艺工作者深入基层,创作反映贫困农村走出除陋习育新风路子、展现贫困群众自力更生勇拔穷根和知恩感恩的优秀文艺作品。
牵头单位:县委宣传部
责任单位:县委组织部 县委政法委 县文广新局 县教科体局 县卫计局 县司法局 县民宗局 团县委 县妇联
县委宣传部(文明办、文联) 县农工办(农业局) 19个乡镇
2.基础设施工程
①文化阵地建设。建设县城数字影院1个、图书馆1个,建设村级文化室27个、数字农家书屋21个、乡镇文化广场5个、幸福美丽新村文化院坝25个。
②环卫设施建设。完成“五有”标准村27个,建“庭院经济”村20个,完成五改1153户。
③教育场所建设。完善8所“一村一幼”的标准化配备;完成民族小学和沙坪茶场学校选址及前期建设工作。
牵头单位:县住建局
责任单位:县卫计局 县文广新局 县教科体局 农业局
县水务局 县城管局 县委宣传部(文明办) 19个乡镇
3.社会治理工程
①完善村规民约(居民公约)工作方案,开展村规民约(居民公约)培训,指导乡镇组织村(社区)结合移风易俗活动,优化村规民约(居民公约)。
②充分发挥民间“德古”协会作用,丰富和创新“德古调解法”,引导“德古”依法调解;完善“德古”管理制度,加强“德古”教育培训,提高“德古”工作能力,建立健全“德古”调解激励奖励机制,设立“德古”依法调解工作基金,鼓励引导“德古”在移风易俗中发挥作用。
③拓展亲情工作法。继续深化“亲情工作法”,发挥亲情工作队伍作用;结合脱贫攻坚工作,评选一批优秀第一书记;在重要节日、春节期间开展老党员、困难党员走访慰问活动;做好离任村干部思想工作,落实离职村干部定补。
④完善政府管理体系。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把移风易俗纳入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五年计划,加入脱贫攻坚的重要内容,作为2017年贫困村退出、贫困户脱贫的重要依据,列入“五个一”联系帮扶的“五包”责任来抓。
牵头单位:县委政法委
责任单位:县委组织部 县政府办 县民政局 县司法局
19个乡镇
(三)引入第三方评估
引入第三方机构对峨边彝族自治县的卫生文明、勤俭创业、遵法守约等方面的现状进行评估,制定“三大新风”的考评细则和标准,找出制约移风易俗的瓶颈,提出科学合理的建议,以便落实《移风易俗三年攻坚计划》。
三、工作要求
(一)强化责任落实。各牵头单位要发挥统筹协调作用,加强与责任单位的沟通配合;各责任单位要结合职能分工,积极配合、主动担责,形成工作合力,确保各项措施落地落实;各乡镇党委和政府是落实移风易俗工作的责任主体,要把移风易俗工作列入全年脱贫攻坚重点工作部署,明确目标任务和时间节点,确保移风易俗工作落实到位。
(二)强化督促检查。各牵头单位、责任单位要对工作进展和实施情况进行督促、检查、指导,移风易俗指挥部要加强考核,对违反移风易俗规定的党员干部和公职人员进行严肃追责、问责;县人大常委会要对移风易俗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监督,并积极探索移风易俗社会治理的地方性法规或条例。
(三)强化考核评比。县乡村制定移风易俗年度专项考核办法,实行目标管理,严格奖惩;进行年度专项考核,将考核结果作为评优选先和党员干部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
峨边彝族自治县移风易俗三年攻坚计划指挥部
2017年3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