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司法局立足彝区实际,积极探索将彝族习惯法融入人民调解,在全省率先打造出 以“亲情”融合、“德古”调解、“双高”治理有机融合的 “德古”调解工作法,有效调处和化解民间矛盾纠纷,进一步筑牢了维稳第一道防线。经过严格选拔考核,全县现有在册德古49名,分布于十六个乡镇,共建村级个人德古调解室9个,通过加强对德古队伍的教育培训和规范管理, 德古队伍不断壮大,素质得到有效提升, 为维护全县社会稳定、建设“平安峨边”、“法治峨边”、“美丽峨边”做出了积极的作用 。
一、<span style="font-variant-numeric: normal; font-weight: normal; font-stretch: normal; font-size: 7pt; line-height: normal; font-family: "w Roman"
1
、
进一步加大了“德古”调解激励机制建设。
2017
年将
德古调解个案补贴从县大调解评审中单独剥离出来,由县人民调解指导中心负责专门评审和考核,对调解成功案件实行以奖代补,补贴标准按德古等级并视案件难易程度从100元到3000元一件,并在年终考核合格的德古再进行一次性奖励,进一步调动了德古参与调解工作的积极性。
2
、进一步完善了德古年度层级考核制度建设。
建立德古能进能出机制,由县人民调解指导中心和县德古协会根据德古自身素质、业务能力、工作实绩和群众公认度进行考核,考核结果作为晋级和退出的重要依据。符合晋级标准的,由县德古协会予以审定。对年度考核不合格或在调解过程中违反调解纪律造成恶劣影响的,由协会取消其德古资格,不再聘用,确保了德古调解队伍的战斗力和延续性。
3
、创新了德古参与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建设。
我局会同县法院一起,
在县法院设立了德古调解室,选派了10名德高望重,具有丰富调解经验和能力的德古参与庭前调解,创新诉调对接新模式,构建起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调解过程中始终坚持依法调解、平等自愿调解、调解保密、便捷高效、有效对接的基本原则。此举在全市、全省均属首创。
4
、充分发挥德古在移风易俗三年攻坚行动中的监督教育引导作用。
一是发挥德古在移风易俗“三大行动、三大工程 ”中的主力军作用。以“七五普法”和“法律七进”为载体,在法治的框架内通过德古引导彝区群众自觉学习法律法规、政策理论、文化知识、科学技术。养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化解矛盾靠法的习惯。二是通过“法治赶场”、“法治夜校”、播放法治电影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推进法律知识普及工作。积极开展“遵法守约示范村”、“遵法守约法示范户”创建活动,以点带面,有效促进彝区良好法治氛围的形成。三是发挥德古在婚嫁丧葬治理中的引导监督作用。在婚嫁丧葬治理中,
定期不定期的对倡导标准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
发现问题第一时间及时上报
,
如实反应每一件婚姻或丧葬事宜的真实情况,
充分发挥宣传员、引导员、示范员、监督员作用。
二、
下步工作重点
在
移风易俗三年攻坚行动中
,我局做了些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但离县委县政府的要求,离人民群众的期盼还有差距,尤其是在彝区婚嫁丧葬工作上还有较大差距,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好本次会议精神,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是严格倡议标准,决不允许突破底线。加强对德古的教育培训和管理,充分利用其影响力带动身边群众自觉遵守婚嫁丧葬礼俗新风倡导标准,
决不允许任何人以任何形式违反“双高”倡议标准,切实把倡议标准落到实处,抓实抓细。
二是严格申报承诺制,决不允许欺上瞒下。
全面落实婚嫁丧葬事宜全程监督管理,严格执行
申报承诺制,切实做到
事前介入排查摸底、事中监督管理、事后回访等工作,确保工作取得实效。
三是严格督查考核,决不允许形式主义。
对各乡镇各部门开展婚嫁和丧葬工作形成常态化监督检查 ,抓实督查考核,将考核结果纳入年终绩效考核,不走形式,不走过场,
确保双高治理工作制止得住,坚守得好,巩固得实
。
2018
年3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