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火种:寻找中国复兴之路

为进一步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凝聚党建共建合力,7月1日,自治县委办公室与县委组织部联合举办“阅读红色经典好书,传承弘扬伟大建党精神”——老pan“约”读第十七期主题读书分享会。党员干部共读《火种:寻找中国复兴之路》,重温中国共产党筚路蓝缕的奋斗历程,凝聚奋进力量。县委书记漆宾,县政协党组书记、主席、读书分享会发起人潘福金等县领导出席分享会。
分享会上,党员代表结合个人经历和工作实际,分享了入党经历、普通党员的日常工作与生活点滴以及阅读感悟。
“读完《火种》,心中充满了沉甸甸的感恩之情,源于对历史的敬畏,对组织的归属。作为党组织的一名成员,要始终牢记‘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充满正能量、集聚真善美,在其位、谋其事、尽其责,做到讲政治、重公道、业务精、作风好,在峨边现代化的万千气象中展现组工干部个人担当。”阅读分享人王诗雷分享道。
与会人员一致表示,将以此次读书会为契机,持续深化红色经典学习,把从《火种》中感悟到的真理力量转化为“拼抢实干”的工作作风,为峨边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共鸣时刻
县委办主任 宋然
上下滑动查看全文 ↓↓↓
一、火种是理想信念。
《火种》以1901—1929年的历史为镜,展现早期共产党人在迷茫中探索、在绝境中突围的坚定信仰,书中林觉民、澎湃等先烈“埋骨何须桑梓地”的抉择,诠释了“第一身份是党员”的政治自觉。启示我:党龄越长越不能放松党性锤炼。我将始终坚守入党初心,牢记职责使命,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做事,把“两个确立”“两个维护”融入血脉,做政治上的明白人,同县委办公室的党员同志们一道,以县委正在做的事和想要做的事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围绕节奏更快、效率更高、质量更优,服务县委高效运行,以绝对忠诚服务发展大局。
二、火种是求实探索。
书中详述了党如何在众多救国道路中选择马克思主义,通过毛泽东同志“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实践观、古田会议等关键抉择校正航向。启示我:实干是最好的方法论,担当是最好的精气神。我将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同县委办公室的党员同志一道,紧紧围绕县委在增速上继续努力“争三拼第一”、在总量上勇敢推进“十分之一行动”目标,以“效率、效能、效果”为重点,推动执行落实提速、政务服务提速、运行管理提速,让工作执行更加有力、内部运转更加高效、干部作风更加务实,示范带动争当干将、不当谈将,拼搏实干、奋勇争先,提供“更有含金量”的服务决策参考。
三、火种是担当落实。
《火种》反映了初生的先进政党在参照苏联模式遭遇挫折后的“寻路”——寻找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探索“建党”和“建军”的革命实践。启示我:一分部署,九分落实,落实到位是开展一切工作的最终目的。我将同县委办公室党员同志一道,围绕县委重大会议精神、重要政策性文件和主要领导批示指示,综合运用“推不动、盯到办、最拖沓”工作机制,落实全生命周期督查督办,深入开展主题实践活动,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全力推进县委决策部署落地落实。
《火种》启示我们:每个党员都是传递信仰的“火炬手”。以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和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让红色基因在新时代绽放光芒!
县委组织部办公室工作人员 徐杰
上下滑动查看全文 ↓↓↓
今天,我们怀着无比崇敬和激动的心情,共同庆祝党的生日,同时,也是我个人的“政治生日”。在这个特殊而光荣的时刻,能够和大家一起分享这份喜悦与感悟,我感到万分荣幸。
十年前,在部队的基层连队,我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一笔一画郑重写下入党誓词。那一刻的场景,庄严而清晰,至今历历在目。从那一刻起,“中共党员”便成为我生命中最重要的身份标识,成为指引我人生航程永不熄灭的信仰灯塔。它绝不仅仅是一个日期,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一种融入血脉的忠诚,一个需要用一生去践行的庄严承诺。
恰逢政治生日之际,阅读《火种:寻找中国复兴之路》,带给我更深的震撼与共鸣。这部著作让我深刻感受到中国共产党从点点“火种”到形成“燎原”之势那磅礴而坚韧的力量源泉。
《火种》所展现的精神,并非尘封的历史,它正鲜活地传承在我们身边。书中描绘的革命者在山区建立根据地的坚韧与智慧,与今日我们峨边众多党员同志,特别是青年一代,扎根基层、服务乡村的生动实践遥相呼应。在这片同样承载着奋斗历史的土地上,“火种”精神正在焕发新的时代光彩。
对我而言,传承这份宝贵的“火种”精神,就是要将其融入平凡岗位的每一天。唯有如此,历史的“火种”才能在新时代的我们手中生生不息,持续燃烧,照亮小凉山更加美好的振兴之路。
今天,这个光荣的“政治生日”,是党组织给予我的一份无比珍贵的礼物,更是沉甸甸的鞭策。它再次庄严地提醒我:组织上入党一生一次,思想上入党一生一世。它是我砥砺前行的加油站。
我将倍加珍惜党员荣誉,时刻铭记党员身份,不断加强理论学习,坚持人民至上,立足本职岗位,勇于担当作为,将《火种》中感悟到的赤诚、韧性与创新精神,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务实的作风,为党的事业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
县委办秘书会务股负责人 陈利英
上下滑动查看全文 ↓↓↓
翻阅《火种:寻找中国复兴之路》,那些被岁月尘封的历史细节如星火般在眼前闪烁。作为一名县委办的普通工作者,日常工作多是整理文件,琐碎而平凡。初读《火种》,本以为它是一部宏大的党史著作,深入阅读后才发现,它讲述的正是那些在艰难岁月里同样做着“琐碎工作”却改变中国命运的人——他们起草宣言、传递情报、组织会议,用纸笔和行动点燃了复兴的火种。我忽然感觉,自己手中的工作,有了不一样的分量。
一、在字里行间坚守信仰
《火种》里有一个细节让我印象深刻:早期共产党人起草文件时,字斟句酌,甚至为了一句话反复推敲。陈独秀在编辑《新青年》时,曾因一个标点符号的用法与人争论不休;毛泽东在井冈山时期,亲自撰写《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用最朴实的语言向战士和群众讲清革命道理。
这让我联想到自己每天重复的收文处理,发文处理,流转文件,校对文件……看似平凡琐碎,实则是国家治理体系中的关键环节,每一份文件都可能影响政策落地、关乎群众利益。过去,我有时会抱怨材料反复修改,工作多,精力不足,觉得“差不多就行”。总是习惯于旧思维,按照以往经验办事。但《火种》让我明白,文字不仅是工作,更是责任——就像当年那些革命者,他们写的每一句话,都可能影响人心向背。今后,在审核文件时要多一分耐心,在撰写报告时多一份思考,因为我知道,哪怕是最普通的通知,也要对得起“共产党员”这个身份。
二、在细微之处践行初心
书中最打动我的,是那些党员的故事。他们或许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只是默默传递消息、筹措物资、联络同志,却为革命成功奠定了基石。这让我想起了一位已经退休的老同志,她曾从事县委办公室工作十多年。在即将退休时,50多岁的她仍积极参与县庆、县委九次、八次会议筹备工作,通宵达旦,三十多岁的我都感觉有些吃不消时,她却精神抖擞。在她身上,我看到了县委办工作人员的素养、责任与担当。她总是说:“作为一名秘书股工作人员,你得对所有经过你手里的东西负责,从你手里出去的东西,代表不是你自己,也不只是县委办,是整个县委。”
《火种》让我懂得,真正的“复兴之路”,不仅需要宏大的理论,更需要无数人把小事做好。作为县委办的工作人员,我们的工作看似平凡琐碎,难以看到成就——筹备一次会议、接听一个电话、整理一份档案,收发一份文件,但正是这些琐碎的细节,构成了政策落地的“最后一公里”。以后在工作中,要更加严谨细致,聚焦到每个词,每个标点符号。
三、在平凡岗位上传递火种
读完《火种》,我在想:今天的我们,该如何传承那份精神?革命年代,火种的传递靠的是地下党员的一盏油灯、一封密信;而今天,火种的延续或许就体现在我们起草的一份务实文件、协调的一次高效会议、推动解决的一个群众诉求上。用严谨的态度对待每份材料,用真诚的服务对待每位群众,用实干的精神落实每项任务。正如书中所言:"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长征路",而我们这一代办公室工作人员的长征路,就是在平凡的岗位上书写不平凡的服务篇章,以优质高效的"三服务"工作助推中国号巨轮劈波斩浪、行稳致远。星火虽小,可以燎原;笔墨虽轻,能载千钧。中国复兴之路,从来不是遥不可及的口号,而是由一代代人用双手一点一滴铺就的。而我们,正在用自己的方式,参与其中。无论我们从事着怎样琐碎、平凡的工作,切不可自惭形秽;无论我们是否热爱自己的工作,请牢记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使命。
抬头看看县委一楼的三句标语,“看准了就抓紧干,能多干就多干一些。”“战斗机关、奉献机关、活力机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这又给了我强大的动力,指引我前行。当我老了,回首往事,我想我会深刻怀念这段刻骨铭心的奋斗经历。
县委组织部副部长 李莉
上下滑动查看全文 ↓↓↓
《火种》以“寻找中国复兴之路”为线索,起笔始于庚子国变的《辛丑条约》签订,落笔止于中国共产党成立后8年的古田会议,用平实的语言、生动的细节,以点带面地展现20世纪前三十年的风云激荡、升降沉浮。书中那漫漫黑夜中的求索选择、艰难困苦中的自我纠错、背叛堕落中的踌躇跋涉、个体人物的真实性情、鲜为人知的情节经过,让我扎实了解了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她为何诞生、为何那般艰难、又为何如此必然。《火种》中的内容,早已是学生时代学过的史料,可再次阅读这一个个有温度、沾泥土、带露珠的故事,让我又有新的震撼和感动,仿佛置身于百年前的历史现场,目睹中国共产党从嘉兴南湖的小小红船,成长为领航民族复兴的巍巍巨轮。作为曾在乡镇担任大学生村官、公务员,历经组织委员、副书记、人大主席,最终成为组织部副部长、县直机关工委书记的基层干部,我深刻感受到,书中革命者的奋斗历程与当代基层治理的实践智慧一脉相承。
一、从“火种”到“星火燎原”:基层党建的初心传承
书中,林觉民在《与妻书》中写道“为天下人谋永福”,李大钊在绞刑架上高呼“共产党万岁”,这些革命先驱以生命为火种,点燃了民族觉醒的曙光。作为乡镇组织委员和副书记在开展党员发展和基层组织建设时,也曾遇到诸多的问题,通过解决问题,让我深刻理解:基层党建的“火种”,正是通过一代代党员的言传身教,在田间地头、在群众心中生生不息。正如书中革命者将理想传递给青年,我们基层干部更需以行动为火炬,让“为人民服务”的初心在代际传承中愈发璀璨。
二、从“暗夜突围”到“破局攻坚”:基层治理的智慧积淀
书中,陈独秀、李大钊等革命者在白色恐怖中在绝境中寻找突破的智慧。如在乡镇工作期间调处利益关系引起的信访问题时,或参与征地拆迁时,这种在利益博弈中寻找平衡点的能力,正是基层治理的核心。正如书中革命者以“布匹藏枪”的智慧突破封锁,我们基层干部更需以创新思维为群众开辟新路,让“火种”在攻坚克难中愈发炽热。
三、从“革命火种”到“民生篝火”:群众路线的实践升华
书中,毛泽东在秋收起义后提出“支部建在连上”,将革命火种播撒到基层。现在我们推行党建引领、“党建+”模式,效仿革命先辈在根据地建立党组织的经验,将党支部建在产业链上,让党员成为产业指导员、技术服务员,仿佛看到书中革命青年在战火中成长的身影。这让我坚信:革命者的“火种”,最终要转化为服务群众的“篝火”。正如书中革命者以“支部建连”凝聚力量,我们基层干部更需以“结对帮扶”传递温暖,让“火种”在群众心中化作照亮生活的光。
从《火种》中革命者的生死抉择,到基层工作中“鸡毛蒜皮”的琐碎日常,我愈发感受到:信仰的力量从未因时代变迁而褪色,它只是从战火纷飞的战场,转移到了乡村振兴的田间地头,转移到了化解矛盾的调解室,转移到了服务群众的窗口前。正如书中革命者以生命为火种点亮黎明,我们基层干部更需以行动为火炬,让“为人民服务”的初心在新的历史长河中继续燃烧,照亮群众走向幸福生活的道路。
精彩时刻



我的书适圈书名《火种:寻找中国复兴之路》作者刘统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推荐语
《火种:寻找中国复兴之路》是著名党史、军史专家刘统创作的一部全景式展现中国共产党初创时期奋斗历程的党史著作,该书以独特的视角和生动的笔法,还原了20世纪前三十年中国社会变革与革命火种点燃的历史,兼具学术严谨性与大众可读性。该书以“寻路”为核心,揭示中国共产党如何在众多救国道路中脱颖而出,通过分析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背景与国内矛盾,展现党从萌芽到成熟的曲折历程。获2020年度“中国好书”。
感悟
本书以宏大史观勾勒早期中共在黑暗中破局的壮阔历程。通过剖析历史关头的道路抉择,深刻昭示:民族复兴的火种,源于先驱者以信仰铸魂的求索、以血火淬炼的觉醒。其揭示的真理——唯有立足国情、坚守人民立场、坚持独立自主,方能点燃希望之光——至今仍为新时代征程提供不竭的精神原动力。读之愈感初心如炬,使命在肩。
敬请期待
7月9日晚8点
老pan“约”读系列读书活动
峨边彝族自治县人社局专场——
“提升幸福力,赋能人社服务”,读《幸福的方法》做有温度的民生工作者
与你不见不散!
编辑:阿左挖提
责任编辑:肖良海
特别声明: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