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前语:2025年4月的一个周末,作者一行数人冒着细雨来到峨边彝族自治县新林镇茗新村,他们曾是这里脱贫户的联户干部,旧地重游,发现茗新村已不是从前的模样,心有感慨,眼有泪光。
“这不是你原来帮扶的阿枝家吗?”
“是呀,我以前经常在这里摔跤,当时还只是一条泥巴
路,下雨后滑得很……”
“你看,这是你帮扶的石子家!”
“嗯,现在变成了农家乐的多功能餐馆了!
……
原来的破旧房屋早已拆迁,人员被统一安置在新村寨的
独栋小楼;泥巴路已变成沥青路面;猪屎牛粪满地的院坝,
平地而起的是极具诗情画意,又饱含民族风情的打卡点。

峨边彝族自治县茗新村,用脱贫攻坚几年时间的翻天
巨变,唱响了一曲时代发展与民族奋进的交响曲。
国家政策是五线谱,建设者、帮扶者、设计者、参与者
和当地的彝族村民都是一个个不可或缺的音符,
他们的同频共振,才有了这恢弘旋律。
古朴的木门庄严厚重,轻轻一敲上面的铁环,便会激荡
起时间长河里阵阵的涟漪。

铺满鲜花的幽径,暗香浮动,那沁入心肺的,
还有远山近树的轻吟低唱。
新华文轩教育基地里,翻看书页的彝族小阿依,眼光里
充满了对书籍的喜爱,和对外面世界的憧憬。
“彝步千年 文旅新寨”的木墙红砖,被小雨轻柔地抚拭,
更有了一种融入其中的脉脉温情。
高标准农田、天麻基地、产业园区……你劳作着,红红的耳坠映着红红的笑脸。

不是只有远方才有诗歌,夜空的星光点点、月琴弹奏者
灵动的手指、成人礼上的百褶裙……毕摩用古老的话语,祈
祷着一切安康,美好的愿景里,呼之欲出的感动飞出了诗行,
飞向了远方!
作者:何云霞 ,来文单位:四川铜河建设工程集团有限公司